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9章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亡灵大菜菜 8536 2024-05-08 08:38:17

网络上的吃瓜群众不少, 苏屿和孙宇航比拼枪械拆装这个事情知道的人也不少,最后没要太久就被吃瓜群众们八出来了。

虽然早就知道苏屿不可能是在跳高方面赢了孙宇航,但是最终的真相也还是让吃瓜群众们有些吃惊——哈?枪械拆装???

我爱吃瓜:【有一说一, 不太了解27秒拆装是个什么水平……?】

路人甲:【这个我倒是略知一二吧,具体枪械型号品种不同,拆装的速度要求当然也不一样, 但是就算只是最基础的型号, 27秒拆装的速度也得是熟手的水平了, 重点是他们这只是夏令营吧?特别是那个苏屿这还是第一次参训, 哪怕就算他初中军训有接触过, 最后这个成绩也很惊人了。】

我来吃口瓜:【对,我刚刚搜了搜网络上的新闻, 部队里的一些枪械拆装比赛,十七八秒的速度就是顶尖水准了,当然人家还有难度更大的蒙眼拆装之类的玩法, 但总归来说27秒的成绩确实有水平。】

这个话题最后的讨论方向特别地奇妙, 开始冒出了一些当过兵的群众, 开始回顾自己当初的枪械拆装成绩。

但总而言之, 对于苏屿这枪械拆装上27秒的这个成绩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用其中一个自称军械专业的网友的话来说, 那就是——是我们专业的好苗子。

***

虽然莫名其妙地上了个热搜尾巴,但是这对苏屿的冬训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

第二天开始, 回归田径训练基地的苏屿就和所有参训人员一起进入了正常的冬训训练节奏。

在冬训首日,有国家队这里研究组的专家学者一块儿来,给短跑组这里的选手们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测, 另外还抽了血, 要给所有选手做诸如血红蛋白、最大摄氧量等与选手身体先天条件相关的检验。

“之后每个月都会有身体情况的固定检查。”

裴定山跟苏屿交代了一句, 苏屿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自从跟着裴定山开始训练以来,他就已经给苏屿制定了全套的定期检验标准,到了国家队之后,只是检查项比过去又更多了一些——有部分此前囿于s省体工队科研团队检验设备限制而无法做到的检查报告现在也可以正常进行了。

除了体测体检之外,由于苏屿正式进入到了国家队冬训,他的日常主要任务从过去的学习转移到了训练中,裴定山能够给他制定的训练计划也就变得更加周详了。

具体表现在裴永胜看了眼自家侄子安排的训练方案,紧接着就眉头一拧。

“这是怎么回事?全天的训练时长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要知道,就算是国家队的选手,也不可能一天十多个小时都安排上训练的,真要是那么搞,选手自己的身体就先疲了。

运动员就算是身体恢复能力比普通人强,那也有个限度在。

如果日常训练中光给运动员加压,没能给运动员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选手在正赛中的表现。

这种规律,如今就连一些固执己见认为加大训练量可以更好地训练选手的老教练都已经接受了,裴永胜可不觉得自家这个从莱尔斯回来的侄子会不知道这情况。

裴定山面对自家伯父的询问,翻了翻手里的训练计划书:“嗯,我和苏屿说过了。”

裴永胜:“……”

老子问你这个了吗你就跟苏屿说过了!

但没等裴永胜继续,裴定山就翻开手里的训练计划书:“大伯,苏屿的情况和其他选手不一样,他需要更低强度的训练,但纯粹低强度的训练对于他来说太过浪费时间,同时,长时间维持单纯的低强度训练会使得他的身体适应性固化,所以关于他的训练安排会相对复杂。”

简单来说,裴定山将苏屿的训练分成了单日长时段低强度训练和间歇性的强度训练,同时根据苏屿的训练项目,为了不让苏屿的身体因为训练强度和项目的固定而产生适应性降低训练的效率,裴定山又为苏屿安排了包括【低等强度训练日-中等强度训练日-高等强度训练日-艰苦强度训练日】交叉更替的周期性训练循环。

“看起来单日耗时占比较长,因为苏屿需要在训练中休息恢复,然后再投入到新一轮的训练中。”

“普通选手的训练节奏并不适合他。”

就苏屿的身体情况,裴永胜当然也了解,他先前主要也是担心单日训练时长太长是不是会引起苏屿的过度疲劳。

裴永胜摆摆手:“那行,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这么说着,裴永胜犹豫了一下,又问自家侄子:“定山,趁着现在,我私人问你一个问题。”

裴定山抬眼看向自家伯父,大约也猜到了他伯父想要问什么问题。

果然,裴永胜揉了揉自己的额角,道:“也是和苏屿有关的,主要就是明年世青赛的这个事——刚刚田管中心的文件已经下来了,明年5月会在J省举行全国U20田径锦标赛暨世青赛选拔赛。”

“我知道,依着苏屿目前的这个水准和表现,只要训练得当,明年的这个选拔赛,他完全有机会斩获百米前二,但是资格归资格,比赛归比赛,我想知道,要是进入正式比赛,苏屿他能扛得住世青赛的比赛节奏吗?”

这也不怪裴永胜担心,确实是苏屿每一场比赛跑完之后看起来都跟要虚脱了似的,让人很难不担心,如果世锦赛百米的预赛、半决赛、决赛之间的赛程安排得稍近一些的话,苏屿还能不能坚持得住?

听着这个问题,裴定山想了想苏屿那个倔强的模样,笑了下,说:“U20全锦赛的整体流程和世青赛类似,大伯你到时候看看不就知道了?”

裴永胜被自家侄子的这个回答一噎,瞪了他一眼,恨恨道:“是是是,到时候就知道了。”

说到这里,他原本还想问一句‘苏屿的200米你打算怎么安排’,但裴永胜最后还是没有问出口。

***

11月的B市,天气已经转凉。

国家队参加冬训的这些选手除了早上的热身跑之外,余下的训练已经不再安排在室外,而是转移到了室内训练场。

国家队的训练基地,训练条件和设备自然比地方上要更好上许多,如今苏屿在每日训练时,都会额外在胸口绑上一条心率带。

心率带体积不大,但是由三条尼龙带子和塑料卡扣组成,斜绑在苏屿的胸前,三条尼龙编制带子从左键、左腋下、右腋下三个方向汇集到肩背的位置然后由卡扣固定。

第一次看到苏屿穿戴上心率带的样子,江源给他拍了张照发到了他们两家人的群里,照片上苏屿额头上扎着白色运动头带,一身蓝白色的短款训练服,胸口斜扎着心率带,手腕上戴着护腕,是他家里人都很少见的模样。

林娴第一时间冒了出来:【^^小屿真帅!】

江源妈妈陈毓婷也很快冒了出来:【小屿真帅!!】

反正发都发了,江源顺手也将苏屿的照片发到了‘苏屿和他的朋友们’这个群里,结果没过多久,周宇昂就冒了出来——

周宇昂:【???】

周宇昂:【啧,@苏屿,小屿,你这个心率带扎起来,怎么看起来有点涩涩的?】

江源:【。】

周宇昂:【周宇昂撤回了一条消息。】

江源:【^^我截图了。】

叶明浩:【^^好巧,我也是。】

周宇昂:【???】

周宇昂:【阴险狡诈!】

周宇昂:【滑跪了滑跪了(拼手气红包),快撤回!】

江源:【小屿谢谢老板gif】

叶明浩:【小屿谢谢老板gif】

周宇昂看着这个群,一脸争议地摇头叹息——这个群,太堕落了!

而至于被拍了照片的苏屿,他虽然看到江源拍照的动作了,但是他暂时没有时间关注群里,他正在听裴定山跟他讲解心率训练的要领。

“接下来的冬训周期内,我需要你严格地控制你的心率强度。”裴定山看着眼前的少年,将既定的训练计划以及与不同训练计划所匹配的心率强度要求逐一跟苏屿进行了说明。

“为什么?”

苏屿抬头看向裴定山。

说实话,如果让其他教练来教导苏屿,那么一定是一件会让教练员感到非常轻松又有成就感,但同时又容易感到巨大压力的事情。

因为在裴定山对他的指导过程中,已经为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逻辑,让他从执教原理上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安排训练的原因。

现在即便裴定山有的部分没有对他进行说明,他也会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

裴定山看了他一眼,道:“恰当的心率强度有益于你的能力水平提升。”

“记得我跟你说过,训练这件事情,并不是越累越好。”

“虽然我始终在关注你的状态,同时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肉眼的观察终究是不够准确的,心率的变化则可以准确地提供你当前的位实际状态指标。”

“它会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已经开始疲倦、当前的训练强度对你来说是不是已经过量,你的心率水平会对你当前受到的压力水平、强度水平还有你自身对于这些的整体适应性给出准确的反馈。”

说到这里,裴定山道:“关于心率训练这部分内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我会作为综合讲述部分继续和你说明。”

对比国家队同样这冬训的其他选手,就能明显看得出裴定山、苏屿两人之间的教学方面的区别。

毕竟场上的其他教练做的更多的事情就是直接告诉选手——这预备姿势时,你的主动发力腿和摆动腿在起跑器上分别要弯曲成多少度的角度,而不是告诉运动员,你的前后腿为什么要在起跑器上弯曲成这样的角度。

不能说这种执教方式就是绝对错误的,毕竟当运动员产生疑问时,教练同样也会不吝于解答,但是苏屿同样也更加清楚地知道,裴定山这样的训练风格会更适合他。

当他知道并理解自己的训练组成逻辑时,他能够更加有意识地依照正确地方向发展训练,甚至有的时候他的训练思路也会和裴定山逐渐达成一致。

就比如现在——

苏屿看着裴定山给予他的训练方案,思考了一下,问:“所以现阶段我的训练重点是提升全面运动素质和身体条件,然后准备面对下一个小周期增加的训练负荷?”

同样来说,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选手,训练的重点还在于发展技术,但是他的情况与许多同年龄选手甚至是比他更年长一些的选手情况都有所不同。

对于同年龄选手来说难以掌握的技术技巧他掌握得非常迅速,甚至对于一些成年选手来说都很难把握的全程体能分配以及速度分配,他都能做出较为完美的分配。

用裴定山的话来说——你的全程跑水平暂时够用了,但是你的身体素质限制了你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所以正如苏屿所猜想的一样,在冬训新的小周期训练开始,裴定山为他准备的就是全面提升身体素的训练方案,以期他可以在冬训周期内可以得到较好的身体条件提升。

***

在冬训正经开始之前,就连国家队的这些教练们都没有想过,裴定山和苏屿俩人之间的教与学居然是这种风格。

在教练组办公室里私下聊天的时候,郑胜偶尔也会感慨:“这师徒两个真是绝了,就定山他的那些理论内容,有时候我听起来也会卡壳儿一下,但是苏屿这小孩儿听起来就当真是没什么障碍的模样。”

因为出于‘苏屿究竟有没有真的听懂’这个疑问,郑胜还挑了点问题试探了苏屿两句,结果苏屿给出的思路和回复完全正确,甚至于对郑胜来说都有点启发的味道。

“这个小孩儿,不得了啊。”

当然,理论部分的优秀归优秀。

重点是,从冬训开始之后的这段时间,田径队短跑组这里的教练们那是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天才的不讲道理法儿。

就说速度训练这方面。

许多人不知道,从观众角度来说,百米运动员就是百米运动员,200米、400米也都是单独的项目,但实际上在训练的时候,教练们不会只抓着你跑100米或是200米、400米的。

因为这种单纯固定式的训练会养成身体肌肉的惰性,长此以往的训练不仅会导致训练进度变慢,甚至还有可能完全无法得到提升。

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百米的选手从30米的起跑训练、60米的加速训练、到100米全程以及200米跑、400米跑训练都会涉及。

通过不同的跑动节奏对运动员身体形成刺激,也更加详细地将不同阶段的身体表现分解给运动员,让他们了解怎样的节奏、表现才是最好的。

通常来说,这种日常训练,教练肯定不会要求选手用100%的状态去跑,日常会维持在80-90%的状态往返。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苏屿这200米的速度训练里,速度肉眼可见地一天比一天快,之前在苏屿200米首测时看起来或许还有些生涩的节奏,现在已经不见了。

这真的就是用日常的速度训练完善200米的速度分配能力呗?

郑胜在看到苏屿的这个表现时,就已经忍不住暗搓搓地想要找裴定山再给苏屿测速一次了,结果没等他开口,边上400米组的刘钦龙先一步把他拉到了角落里,问他:“老郑,这个苏屿,你觉得他有没有跑400的可能?”

郑胜:“?”

郑胜这会儿眼睛都瞪大了一圈:“刘钦龙,你想干嘛?!”

刘钦龙还能想干嘛?

就现如今国内400米人才的这个稀缺劲儿,这一次冬训甚至都没有给400米征召选手进队训练了——原因无他,这个赛季,国内400米的选手表现得实在是太不像样儿了,跑出赛季最好成绩的选手,最终成绩是45秒83,赛季第二的成绩甚至没能打开46秒大关,直接被卡在了46秒以外。

就这水平,就这表现。

现在都不说国际顶尖了,就说国际一流的400米选手——本赛季赛季世界排名前30的,全员都跑进45秒以内了。

也就是说,国内本赛季实力最强的选手,跟国际一流选手之间的实力差值都有将近1秒钟。

刘钦龙都怀疑,再这么下去,国家队的400米组还能不能保持得下去?

毕竟就中国队本赛季的这个表现,不说国际水平了,就连放在亚洲来看,国内排名第一的选手在亚洲也才排名10。

这也是本次冬训国家队最终没有将400米的那位排头兵征召进队参训的原因——依照国家队冬训和试训征召的标准,这位选手年龄超标了,不可能参加世青赛,而以成年选手的标准来看,在亚洲范围内还八强不入。

哪怕是以弱势项目的选手征召标准来看,也有些勉强了。

国家队最后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还是暂时不征召,尽可能地在本赛季中挖掘新人加以培训。

所以冬训开始这段时间,刘钦龙先是去各个省市队伍转了一圈,想要在底下的基层队伍中看看有没有什么此前被埋没的400米人才。可惜的是,他在各个省队和体校这么一圈逛下来,还是没能发现什么太好的苗子,于是只能先回到国家队,开始辅助其它单项的教练先进行训练工作。

结果吧,你看怎么着?

在外面逛了一圈没看到什么太合适的好苗子,回来国家队后反而发现了一个感觉上可以试试的小孩儿——说的就是苏屿。

刘钦龙嘀嘀咕咕地跟郑胜开始念叨:“我都观察好些天了,这个苏屿的节奏是真的稳啊!”

自从苏屿的弯道技术基本掌握之后,200米和400米的配速跑也已经加入了苏屿的冬训豪华套餐。

准确地说,苏屿跑400的次数并不多,毕竟这也不是他的训练要点,只是作为苏屿不同距离跑的配比套餐加入到他的日常训练中的。

刘钦龙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没注意到苏屿,但有一回他恰好看到了苏屿的400米全程,看着看着,他就突然觉得——嘿,这小孩儿,400米的节奏很好啊?!

要说对于400米选手来说,400米跑最大的难点是什么?那一定会有人回答——是体能和速度的分配。

别说400米了,就是100米的起跑衔接加速跑再到途中跑的速度维持和最后的冲刺阶段,这其中的体能分配和整体跑速配比都会对一些前后程实力差距明显的选手造成困扰。

而到了200米阶段,这种体能上的分配对选手的影响就更大了。

像是国内的选手,刘钦龙也想不明白是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问题还是什么,总之就是永远也学不会节奏控制,总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全力狂冲,等冲到第三个百米阶段,体能基本就已经耗空了,你就会见到选手的速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下滑。

其实第三个百米阶段速度最慢不是问题,这是符合普遍逻辑的。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家伙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体能根本无法回升,根本冲刺不了啊!

刘钦龙也想不清自己跟选手强调了多少次节奏问题了,可这些家伙有的时候能行,有的时候就是一塌糊涂。

他原本以为,这不会是国内的选手通病了吧我?就是死活也治不好的那种?

结果今天冬训,他在苏屿的身上却好像看到了希望!

就这个苏屿!

刘钦龙没注意到郑胜的脸色,还在跟他嘀咕:“我观察了几天下来,他在400米跑的时候整体节奏非常稳定,速度耐力很出色,我看过了,在400米跑的后半程,他的身体弹性保持得还非常好,特别是到了最后阶段,他的技术变形情况很少,这个小孩儿非常清楚,到了后程身体产生疲惫的情况下他应该怎么去应对……”

刘钦龙可看过太多选手到了后程身体肌肉僵硬失去弹性,技术变形导致速度更进一步滑坡无法挽回的情况了。

可以说,在他意识到苏屿居然到了最终可以保持一个前后两个200米阶段速度基本匀称时,就差点儿想要上前一把把苏屿逮住,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参加400米的训练了。

之所以还来找隔壁200米的郑胜聊了这么一圈,还多观察了好几天,这都已经是他足够理智的表现了。

结果等他说完这些,之前一直安慰他,中国这么大,一定能找到好的400米苗子的郑胜,这会儿却一句话也没说,根本没有想要恭喜他的意思。

刘钦龙这会儿终于觉察出不对劲了,他有些疑惑地看向了郑胜的方向:“……老郑?”

郑胜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刘啊。”

刘钦龙:“?”

郑胜:“你还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咱们现在队里有个了不得的200米苗子这件事吧?”

刘钦龙点点头:“记得,我刚回来那天你不是就逮着我念叨了好久……”

说到这里,刘钦龙终于意识到什么不对了,他一脸警惕地看向郑胜:“你说的那个200米的好苗子,不会……也是苏屿吧?!”

郑胜瞥了他一眼:“那不然呢?”

怪他,光记得跟刘钦龙吹了,开口闭口就是‘那孩子’,结果没想到他都还没能从裴定山的手底下把苏屿挖来测试200米成绩呢,就又有一头狼惦记上苏屿了!

刘钦龙当下脸色就变了,他拍了拍郑胜的肩膀:“你手上不是还有两个不错的小孩儿吗?那个叫朱松峰和高乐强的,可怜我们400米啊,这一次冬训,连个征召选手都没有,我这个主管教练也只能给大家伙儿打下手。”

郑胜拍开了他的手,一脸不屑:“卖惨是吧?我跟你说,冬训开始前的首日测试,这苏屿的200米就跑到了21秒95,朱松峰和高乐强这两个小孩儿是不错,冬训这俩月,两人的测试成绩基本稳定在21秒60以内,训练内跑进21秒50的次数不少,我估摸着冬训后这两个都有机会冲一冲21秒40的世青赛达标线。”

刘钦龙看他:“这不是挺好?你这还不满足?”

郑胜摇头,想了想,小声道:“但是苏屿,我估计他现在就有机会冲21秒40了。”

刘钦龙:???

郑胜看了他一眼,道:“我之前看了一眼定山那小子给苏屿的训练方案,上面的200米配速跑,要求苏屿依照自身状态的85%-90%限度来跑200米,后面备注的时间要求是24-25秒。”

刘钦龙听到这里,在脑内迅速地换算了一下,然后低声骂了句‘靠’。

如果按照这个配速和体能分配要求来计算的话,苏屿在200米这个单项上,最好成绩有可能已经可以冲到21秒25了!

当然,他们不可能真按照最好成绩来算。

可就算按照次一点的成绩来计算,苏屿的200米成绩也完全可能达到21秒60附近了。

这个成绩,放在U20的200米专项选手里,都已经是个拔尖儿的成绩了!

但要知道,苏屿实际上还是个主攻100米的14岁选手——哦,再过几天元旦,就算他转过年15岁吧,那这个成绩难道就不惊人了吗?!

刘钦龙算是明白了,他跟郑胜吹苏屿完全就是多余,不仅不能从郑胜那里得到支持,还直接给郑胜提高了警惕。

就郑胜这会儿看他的脸色,就满脸写着——别想抢我好苗子。

得了。

刘钦龙一看郑胜这模样就知道,自己不可能说服郑胜放弃苏屿,就像是郑胜也不可能说服刘钦龙放弃苏屿一样。

想到这里,最后俩人各自哼哼了声,就散开了。

等到晚上下训之后,刘钦龙找到了裴永胜的教练宿舍,打算私下里去裴永胜那里敲敲边鼓,结果刚一打开门,就发现里面给他开门的人不是裴永胜,是郑胜。

刘钦龙:淦!

来迟了!

眼看郑胜想要关门把他拒之门外,刘钦龙直接嚷嚷开了:“裴指导!你可不能因为你和老郑名字里都有个胜字就厚此薄彼啊!”

这一嗓子下去,郑胜都无语了——神tm名字里都有个胜字所以厚此薄彼!

最后刘钦龙当然成功地进了裴永胜的宿舍,在裴永胜招呼俩人坐沙发时,他和郑胜俩人还互相瞪了一眼,跟俩乌眼鸡似的。

今天晚上,是郑胜先来敲开裴永胜宿舍房门的,他还想说老郑晚上来找他什么事呢,结果老郑刚坐下,他去倒了杯茶水,还没听老郑开始说话呢,门就又响了,进来了个刘钦龙。

眼看着这两个往日关系挺好的教练这会儿互相看对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裴永胜一开始还不知道俩人是为什么来的呢,这会儿突然之间福至心灵了。

裴永胜看着两人,试探着问:“你们来这我这儿,不会是想要让我帮你们要人的吧?”

郑胜眨了眨眼:“……嗯哼。”

刘钦龙也点了点头,干咳道:“是。”

裴永胜看着两人,又问:“……你们俩这想找我帮忙要的人,该不会还是同一个吧?”

郑胜:“……嗯哼。”

刘钦龙:“……咳,是。”

裴永胜看着俩人,沉默了半晌:“……那还真是有点巧了哈?”

那可不是有点巧呢吗?

裴永胜最后看了俩人一眼,无可奈何揉着额头道:“你们俩想要让我帮忙要的人,该不会这么巧,就是定山那小子带的苏屿吧?”

郑胜和刘钦龙俩人互相看了一眼,同时开口道:“就是他!”

裴永胜这回是真的叹气了,跟前郑胜和刘钦龙俩人开始一搭一场地配合了起来,表达了诸如百米人才多啊、200米、400米人才稀缺,可以考虑适当引流之类的话来。

特别是刘钦龙还在卖惨,讲述他冬训开始前就在国内的各个基层队伍里逛了一圈,结果没有任何问收货,国内400米和国际断档,年轻一代选手训练艰难人才普遍向200米、100米流动的悲伤故事。

裴永胜听着刘钦龙的这个卖惨,揉着额头叹起了气:“400米的项目困难我也知道……”毕竟他虽然不是主要负责短跑的短跑组长,但是短跑组长孙高树这阵子其实也跟他反复探讨过苏屿是否能兼项这个问题。

毕竟就之前苏屿在冬训首日的那个200米首测成绩,确实看得200米这里的教练不可能不眼馋。

但这也不是光眼馋就能行的事情。

总得要综合考量苏屿的身体条件和体能条件吧?

所幸这两个月的观察下来,裴永胜也发现了,苏屿这个小孩儿,看起来细胳膊细腿的,由于年龄原因,他才不到15岁的年纪,还没到爆发力和力量还有肌肉的最佳发展期,所以看起来整个人还是没什么问运动员的模样,可实际上这两个月的训练周期里,裴定山给他安排的训练项目他都好好的完成了。

因为苏屿本身就是孙高树那里圈定的100米和200米重点关注选手,裴永胜原本也在考虑着,或许是时候安排一场队内的200米测试赛,让苏屿和朱松峰、高乐强还有另外两个成年组的选手比一比了。

看看首日测试21秒95的小孩儿,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之后,200米的单项成绩究竟有没有提升。

结果他这里都还没跟孙高树商量着把事情安排下去,这郑胜和刘钦龙居然就已俩人一块儿来宿舍堵他了。

嘿,你说,这像话吗?!

就刘钦龙这老小子,刚刚那一嗓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捉奸呢!

裴永胜有些被郑胜和刘钦龙俩人气着了,但说到底他也清楚,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关心则乱吗?

平心而论,就这两个多月他带着江源,那也是在孙宇航之后,又一次在跳高这个单项上见识到了所谓天才的不可理喻程度。

不只是跳高,在跳远这个单项上,江源这小子也是一点就透。

这时候你要是跟他说,有人想要从他手上把江源给挖走?

裴永胜只能给那人送上两个字——做梦!

就这么想想,裴永胜倒也能够明白郑胜和刘钦龙两人的想法,但问题也在于此了。

他看着眼前的俩人,没奈何道:“这要是有可能呢,我也愿意给200米和400米项目都输送人才,可你们要晓得,苏屿只有一个。”

再怎么样,他也不可能把苏屿拆成两个人来用吧?

就一个选手来说,在大赛上兼项两项已经很了不得了——当然,不是没有兼项三项的选手,可就看看苏屿那瘦弱的模样,这小孩儿长得还格外好看,总之裴永胜看看苏屿那小模样就觉得,兼项两项都已经是对这小孩儿的虐待了,更别提兼项三项了!

郑胜和刘钦龙俩人倒是完全不带犹豫的:“那就把人给我们200米/400米!”

说完,俩人就又斗鸡似的互相瞪了起来。

裴永胜:“……”

这俩人瞪了一会儿,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又同时开口了:“那要不……就把人给我们200和400!”

裴永胜:“……”

裴永胜差点儿翻了个大白眼——好家伙,你们俩的算盘打得可真好啊!就这么着就要直接把人从100米给偷走了?

他冷笑一声:“还不知道吧?就这俩月的冬训,苏屿的百米测试成绩已经摸到10秒35了。”

不到15岁的小孩儿,百米成绩马上就要摸到10秒35了。

就这成绩,别说100米那里肯不肯放人了,就他裴永胜和孙高树都不可能真把人完全从100米单项上放走!

在苏屿跑出10秒35的那天,裴永胜和孙高树两人就心里有数了——不论回头世青赛的百米另外一位选手会是谁,但其中一位选手,一定只会是苏屿。

郑胜和刘钦龙俩人听到裴永胜的这话,当即也沉默了。

他俩人当然也知道10秒35是个什么概念——就这成绩,他俩人就不可能彻底把人苏屿从100米摘出来,所以最后斗成乌眼鸡的也只可能会是他俩人。

想到这里,郑胜和刘钦龙互相看了眼,还想再说点什么,就听裴永胜叹了口气,道:“这么着,400米的先不说,明天我让老孙那里先安排一场200米的队内测试赛吧,这次冬训的4个男子200米选手都上,再加上个苏屿。”

说到这里,裴永胜道:“先有个成绩看看,测过200,再找机会测个400的具体成绩。”

“有了成绩之后,再看看苏屿他自己的想法还有定山的意见。”

“毕竟他400米的天赋怎样,现在也是老刘你自己的想法——再怎样也等先跑一场看看,怎么样?”

听着裴永胜的这番话,郑胜和刘钦龙也都冷静了下来。

“那行。”

“那就等先跑一场看看具体的成绩怎样,最后再看苏屿他自己怎么选。”

话音落下,这事儿基本就这么先决定了。

于是,到了第二天,孙高树在短跑组这里宣布了100米和200米都要进行一次队内测试赛,用作检验这两个半月冬训的成果。

而苏屿,就是这次队内测试赛中,唯一一个横跨100米和200米的测试选手。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