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1章 (四合一)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亡灵大菜菜 10631 2024-05-08 08:38:17

“本场总计8名参赛选手, 其中有包含苏屿、李铭洲、林泽凯等5名选手创造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苏屿在创造个人历史最好成绩的同时也刷新了我国当前男子400米的U18纪录——除此之外,本场排名第二的选手, 来自L省体工队的张明亮,他也跑出了自上个赛季以来的近一年最好成绩!”

叽咕视频的直播间里,田汝辉和周继明在看到电子大屏上的这个成绩之后, 都露出了喜出望外的模样。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不可思议的结果。

他们想过, 今天晚上的这一场决赛, 苏屿肯定能够刷新自己的400米最好成绩, 这对苏屿已经算是’基操’了, 但他们没有想到,在苏屿的带动影响下, 这场比赛的选手居然能够出现这么出色的表现!

不论是状态总是忽高忽低的张明亮还是众所周知的’老油条’李铭洲,又或者是仍旧莽撞的林泽凯,还有余下的那些选手, 几乎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了自己最近一两个赛季中的最佳表现。

整场400米决赛中, 成绩最差的一位选手也跑出了47秒97。

这是一场全员都跑进了48秒以内的盛会, 就连一贯以400米成绩为傲的日本队也不能保证自己国内的赛事中能够场均跑出这样的水准——毕竟总归会有选手出现失误造成成绩的下滑。

对于中国队来说, 这更是此前所从来没有过的场景。

而撇开这些因素,光看场上苏屿的成绩, 也足以让人震撼了——46秒18!这不仅是刷新了国内U18纪录的成绩,更是已经直逼现役选手中的最好成绩了。

要知道, 当前在400米这个单项上,不看已经因为兴奋剂事件而被雪藏的朱兴华,其余选手中, PB最强的也就是如今场上的张明亮了, 而张明亮的PB也只是46秒03而已。

就苏屿这个成绩, 不说别的,光只是把苏屿的起跑反应时再砍个0.03秒,就已经能来到46秒15了,更别提苏屿在今天第一个百米阶段的表现。

他很明显是在收着跑的,直到第二个百米阶段时,苏屿才出现了明显的提速,但因为第一阶段的控速,所以苏屿的第二个百米赛段应该也没有提速到最佳状态,后面的第三、第四阶段的速度看起来倒是没有特别明显的控制痕迹。

不过就算第三、第四个百米赛段没有太多提升空间,可光就苏屿表现出来的前两个百米赛段的余裕,就已经很能让人遐想了。

田汝辉和周继明俩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无声地用眼神问对方——苏屿的400米,已经完能打开46秒了吗?!

***

“苏屿的400米,肯定已经可以打开46秒大关了!”

现场的观众席上,韩一清他们这些400米短跑的爱好者在看到苏屿的成绩之后,很快就有了这个笃定的猜想。

在这之前,他们原本以为46秒25左右应该已经是苏屿当前阶段400米成绩的极限了,但没想到,他们的猜测还是太过保守了。

就苏屿刚刚这一场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如果说苏屿的400米实力还没有进到46秒以内,他们谁都不会相信!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45秒几罢了。

只是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韩一清还有他们群里的这些朋友们仍旧觉得还是有些恍恍惚惚——苏屿是去年10月冬训开始之后才开始进行400米训练的,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首尾7个月时间,结果苏屿就能够凭借着这半年时间的训练,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这样的程度。

“……苏屿毕竟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业余爱好者,训练半年能跑进46秒也很正常……”

个头啊!

如果职业运动员训练半年就能顺利打开46秒大关的话,那今天场上除了苏屿之外的选手就该集体撞墙去了!

但是在场的这些田径爱好者倒是也明白这句话里的意思。

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苏屿在天赋上的出类拔萃。

到了这会儿,终于有人想起了之前田径王国论坛上有人提出过的那个测试200米短跑运动员在400米距离上的天赋潜力的标准公式,也就是200米PB*2再加3.5秒的这个测算公式。

“如果真按照这个公式走的话,那苏屿的400米潜力岂不是稳稳能够打开45秒大关……?”

现场有人试探性地问出了这个可能性,然后在场的这些400米爱好者们面面相觑。

如果说在今晚的决赛之前,他们还觉得这个测算公式的结果还有些太过遥远的话,那么在经过了今天的400米决赛之后,在看过苏屿的400米决赛表现,确认苏屿当前已经具备打开46秒大关实力的前提下……

这个公示所代表的含义就更加让人期待了起来。

而在这时,这些田径迷中又有人幽幽地说出了一句话:“……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

众人:?

这个声音继续道:“……20秒48,这只是苏屿在上个赛季的200米个人历史最好成绩,苏屿现在才16岁,难道你们觉得苏屿的200米PB会从此就停留在20秒48吗?”

众人:!!!

擦,是的啊!

20秒48这个成绩,是苏屿在上个赛季创造的PB啊,如果要严谨一点说的话,就是上个赛季年仅15岁的苏屿,他在400米这个单项上的成绩潜力就已经来到了44秒46?!

而在经过了一整个冬训周期之后,新的赛季中,苏屿当前虽然在赛季首战上是只跑了400米,但别忘了今天刚刚公布的亚锦赛名单上男子200米短跑还有苏屿的名字呢!

难道苏屿会放弃200米这个单项吗?

这是必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苏屿同意,国家队里郑胜也不可能同意这种事。

所以,苏屿的200米成绩完全还能继续提升,而苏屿的400米’潜力’,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44秒46。

恍恍惚惚了半晌之后,才有田径迷颇为感慨地说了句:“妈呀,我算是知道什么叫做天降紫微星的感觉了。”

谁不是呢?

虽说苏屿从他出道的第一天开始,就带着一股的紫微星气质,但是那毕竟是100米和200米这两个单项的。

对于他们这些400米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对于苏屿的出现同样欣喜,但这种欣喜之中还是夹杂着一些羡慕和酸涩的。

在这种羡慕和酸涩的情绪作用下,那种快乐就显得有些不够纯粹。

但这一次不同。

这一次,苏屿是真正成为了他们400米这个单项的紫微星,甚至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场决赛中,就隐隐有了一种能够带飞400米这个单项的气质。

这样的可能性让在场的所有400米爱好者简直忍不住地精神振奋了起来。

“苏屿接下来还会接着参加400米的赛事吗?”

“啊啊啊,希望苏屿多参赛几次,把李铭洲、张明亮这些家伙给带一带!”

“别提了,我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李铭洲在比赛里跑得这么努力,他早些年参加亚洲地区赛事的时候都没有今天这个气势吧?”

“别说李铭洲了,张明亮今天也完全支愣起来了啊!46秒36!他多久没有跑出这样的成绩来了?”

“还有林泽凯!今天虽然还是在莽,但是大概是真的被刺激到了,这么莽的情况下居然还刷新了PB!这个林泽凯真的,他的速度耐力其实很不错,否则就他这种跑法儿,根本没办法坚持到最后,但凡他能够稍微学着控制点节奏,都不止于还停留在现阶段的成绩……”

观众席上的这些观众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讨论今天晚上刷新了PB的那些选手们。

就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究竟有多久没有能够在观赛现场得到这样纯粹的快乐了。

而在他们那个400米同好群中,那些没选择来现场观赛的群友这会儿一个个都后悔得捶胸顿足——

【啊啊啊,那天老韩提议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最后没有去,我应该立刻报名的!!】

【我想看现场我想看现场我想看现场(无限循环ing)】

【流泪了,今天早上看预赛的时候我就后悔了,但没想到今天晚上的决赛才让我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后悔……】

【@韩一清,老韩,帮忙留意留意,下一回苏屿的国内400米单项,有报名观赛团的时候群里@一下,下回就算不是周末我也必去!!】

这些之前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选择报名观赛的400米爱好者们纷纷在群里留言跟韩一清预约了下一回的观赛资格。

这些问今天没能来到现场的400米爱好者一个个儿都咬牙切齿赌咒发誓——下一回!下一回我必在现场!

至于那些已经在现场的群友,在震撼完了之后,则纷纷化身显眼包,在群里热情地传播了在现场观赛的快乐,也传播了今天这有史以来中国男子400米短跑最强大的一场赛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爽!

***

而除了这些400米爱好者之外,田径王国的论坛上也不乏新的与苏屿有关的讨论贴,讨论的内容都与苏屿有关,其中讨论最多的还是苏屿的400米极限。

不过由于苏屿目前参加的400米赛事较少,所以这些田径迷对于苏屿当前阶段的400米具体实力还很难判断,唯一能够确认的一点就是苏屿当前阶段绝对已经具备打开400米46秒大关的实力了。

也就是说,从实际上来说,苏屿已经成了目前国内400米这个单项上的第一人。

而在田径王国的某栋楼里,有人留下了这样的一句感慨:【目前男子100米短跑国内第三、200米短跑国内第二、400米短跑国内隐藏的王,谁敢相信,这样的一个选手,现年才16岁呢?在回顾这些数据的时候,真是忍不住地觉得,或许我们正有幸在见证一个传奇王者的成长与诞生!】

传奇王者的成长与诞生吗?

许多人在看到这个评价时,都不由得在屏幕前一愣,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些太夸张了点?

但在短暂的迟疑之后,许多人又忍不住地从心底对苏屿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

当天晚上,苏屿顺利为S省体工队摘得了这个全国田径大奖赛G省Z市分站赛的男子400米单项冠军,并在一天之内两次刷新了国内男子400米短跑的U18纪录,同时,也完成了他在这一场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上的全部比赛任务。

虽然为了确保他在职业生涯首场400米赛事的精力投入,所以苏屿没有参加100米和200米的赛事,几乎算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两个分站赛冠军,但是S省体工队的教练包括领导都对苏屿的这个选择没有任何的异议。

S省体工队这两年来对于苏屿这个几乎算是从天而降的选手,那真是当成了自家的宝贝疙瘩在保护,虽然苏屿基本不在S省体工队训练,但他还有江源、周宇昂的303宿舍始终都给他们仨保留着,方便苏屿他们随时需要返回S省体工队时入住。

另外关于苏屿、江源、周宇昂他们几个人的各种基本认证也随时随地都在跟进,像是苏屿的100米、200米这两个单项,在上个赛季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健将的标准,相关的资格审核和提报也都由S省体工队方面主动地跟进发起了。

而这一次的男子400米短跑,仅仅今天的这两场比赛,苏屿也已经顺利地达到了健将标准。

这些运动员的等级标准与每个选手每个月所能够领取的补贴待遇都是挂钩的,S省体工队方面愿意这样积极地跟进苏屿的这些资格提报,就是约等于非常积极主动地在为苏屿送钱。

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在培养苏屿、江源这几个选手的这件事上,几乎没有付出过太大的心力,但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天赋和表现给我们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咱们省队别的事情也做不了,但至少不能让为队伍争得了荣誉的选手吃亏吧?

所以S省体工队在给苏屿他们申请提报各种资格和荣誉这些事情上格外地积极主动,每当苏屿他们的国内外赛事结束,该有的奖金也绝不手软。

不只是S省体工队,包括S省的体育局、教育局还有S市的十二中,在过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简直是逢人就吹。

——咦?你怎么知道代表中国队夺得了世青赛男子100米金牌的苏屿选手是我们S省的选手/S市十二中的学生啊?

——啊呀,真不好意思,没想到你也知道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的男子百米WU18B纪录持有者就是我们S省的选手/S市十二中的学生/土生土长的S省人啊!

总之,随着苏屿、江源还有周宇昂这几个小将在田径赛场上的活跃,S省体工队如今在短跑和跳远、跳高这几个项目上那叫一个得意,由于S省的这些领导们外出言必称苏屿、江源,以至于有不少与他们时常会在各种会议上碰面的领导们,如今对苏屿、江源的成绩都快会背了。

归结起来一句话——S省体工队对国家队以及苏屿的一切安排都无条件支持,全力支持!

只是在今年的首站比赛没有参加100米和200米算什么?

没看400米又有新的冠军和全国纪录了吗?

***

当然,S省体工队在这一次的比赛中收获的还不只是苏屿的这一个400米冠军和全国U18纪录。

虽然在首日赛事的100米单项中,由于苏屿和周宇昂的同时缺席,S省体工队并没能获得什么好成绩,但是在第二个赛程日的男子跳高这个单项上,江源还是顺利地摘下了这一站的男子跳高冠军。

只是这一站的比赛中,既没有孙宇航也没有张旭健,江源缺乏一个足够刺激他状态的选手,在跳过2.22米的高度之后就已经锁定了冠军的资格,在锁定冠军资格之后,江源尝试性地挑战了2.30米的高度,只是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在上个赛季的世青赛上,江源虽然成功跳过了2.29米的高度,但在对2.30米的挑战中,却似乎始终缺乏一个足够合适的契机。

裴永胜在冬训阶段中始终对江源表示,让他不要着急,不论是苏屿还是江源,他们都还是处于发育期的选手,随着身高和身体肌肉、力量等不同条件的改变,对他们的训练和比赛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需要适应的变化。

例如随着江源身高的增长,此前他或许已经习惯了的过杆角度,在他的身体条件改变之后,都需要重新适应。

成长后的身体条件或许会帮助江源在接下来去更好的成绩,但是在那之前,他首先需要重新驯服自己的肢体。

对于跳高选手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厘米的高度突破,就像是百米选手对每一个毫秒的追求,只有不断地努力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新的成功。

而除了苏屿、江源在各自单项上所取得的冠军之外,周宇昂在男子200米的赛事中也成功地以20秒99的成绩摘得了金牌,这也是周宇昂在他职业生涯以来所摘得的第一个大奖赛冠军,虽然这一次的大奖赛分站赛200米单项上没太多名将参赛,但Y省的张在辉和J省的张磊也都有登场,最后这两个国内200米的成名老将纷纷败在了周宇昂的手下,为周宇昂送上了职业生涯以来的首金。

3个夏令营小将,3个单项冠军。

当这一场全国田径大奖赛G省Z市分站赛的成绩出来之后,全国各个省队的领导又一次对队伍里强调了队内夏令营工作的重要性,让各个队伍务必抓牢夏令营的工作,争取更好地筛选出省内的田径项目好苗子。

不说别的,至少就这件事来说,苏屿、江源和周宇昂的存在,都大步地促进了全国各省田径项目深入校园、深入青少年的工作深化推进。

***

国内田径圈子里因为苏屿他们,开始更多地从单纯的体校培育人才选拔,已经逐步拓宽到了普通学校的一些人才选拔,让人才选拔有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

这些事情如今正在潜移默化地一点点进行着改变,而苏屿他们在结束了本站全国田径大奖赛分站赛的赛程之后,很快就在4月10日当天赶回了国家队。

苏屿归队的同时,此次卡塔尔多哈亚锦赛的国家队成员也同时响应了国家队的征召,已经全员抵达田径国家队的训练基地。

此次的卡塔尔多哈亚锦赛开赛时间在4月21日,而国家队方面预计需要在4月18日抵达多哈当地,给参赛选手们调整适应和休息的时间。

也因此,这一次的国家队亚锦赛集训时间首尾只有半个月时间,不过因为现在毕竟是赛季初,选手们都刚从冬训状态中脱出,体能储备方面还有技术方面的训练要求都不算太多,所以这半个月的集训时间也相对够用。

当然——这说的只是部分选手。

自从亚锦赛的正式队员被征召进队之后,像是400米单项这里,国家队就对征召进队的林泽凯进行了一轮高强度的针对性训练。

这种针对性训练针对的当然不是别的方面,就是针对的林泽凯的节奏控制方面。

林泽凯也知道自己在速度控制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队刘钦龙和裴定山一说要改要加训,他也是老老实实地点头同意加训,可以说是刘钦龙他们说什么,林泽凯就怎么做。

只是这个林泽凯在节奏控制方面简直就是max版本的周宇昂,当初周宇昂控制不好自己的200米节奏,但在裴定山的报时器训练下,也算是逐渐掌握了节奏掌控的技巧,但是这个林泽凯是你能够看得出他在努力地听话,可是一旦放他开始训练实践,他就撒手没。

报时器对于林泽凯简直形同虚设,但你又能够看得出他在每一次训练失误的时候是真的在懊悔。

刘钦龙在盯着林泽凯两天之后,也不由得头疼了起来。

他们是打算对刘钦龙同样运用报时器训练还有金字塔模式的训练的,但是这两个训练方案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选手至少能够控制得住自己的速度。

其实非要说林泽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那也不对,但是他能够控速的范围非常有限,例如当裴定山要求林泽凯以30秒的速度来进行200米跑时,多尝试几次之后,林泽凯也还是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节奏的,但问题是,如果林泽凯真的在赛场上拿出30秒跑200米的速度,那就算他能够成功地控制住自己的节奏,实际上在赛场上却也没有应用意义了。

而当裴定山要求林泽凯以29秒、28秒的速度进行自我控制时,这其中的难度就开始呈指数增长,不管是适应节奏的时间还是掌握节奏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不仅如此,哪怕当天、当下掌握了,在第二天林泽凯又会失去对这个时间的熟悉掌握程度,需要进一步重新学习——虽然再次学习掌握的速度较快,但是也无法改变需要重新学习的事实。

因此,到了亚锦赛集训第五天时,刘钦龙对于让林泽凯快速掌握金字塔训练模式这件事已经基本绝望了。

其实说起来,对于林泽凯这样的选手,训练起来也不是没有方法,主要就是需要不断地巩固适应,每天重复训练,让林泽凯在逐步的训练中彻底地适应这种节奏,将这种节奏钉死在他的脑海里。

只是这种铁杵磨成针的训练方式不适合目前的短期集训。

刘钦龙这会儿都有些后悔了——当然,后悔的不是征召林泽凯进队,林泽凯这选手是真的很努力,你让他怎么训练他就怎么训练,除了节奏掌握这一块真的赶不上趟之外,别的方面林泽凯的训练那是一点儿折扣都没有的。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老实非常好的选手,不论是对训练还是对比赛的态度都是。

刘钦龙后悔的是,没有在冬训期间把林泽凯征召进队训练,好好训练调整一下,说不准现在成绩可以有一个更大的进步空间。

此时的训练场上,林泽凯面对28秒的200米跑要求再次出现了大幅度的失误,等跑完了之后,这个看起来老实得不行的选手沮丧地回到了教练们的跟前道歉:“对不起,教练,我又搞错了……”

裴定山拧着眉头看着手里记录的数据,又抬头看了眼跟前的林泽凯,最后拧了拧眉头,转头忽然对身边的苏屿道:“苏屿,你来带一带他。”

苏屿原本是和林泽凯轮番训练的,这会儿在听到裴定山的话之后,他眨了眨眼,立刻就明白了裴定山的意思。

——既然直接听报时器没有用,那就用看的试试。

于是,当新一轮的训练开启,林泽凯和苏屿分别在第四、第五这两个道次上做好了训练准备,林泽凯在第四道上,按照常规200米的比赛位置落后于苏屿的起跑位置。

这一回,当刘钦龙下令训练开始时,林泽凯不需要再理会现场分段报时器的报时提示——裴定山干脆已经将这个宝石提示给关了。

林泽凯只需要跟着苏屿的节奏在跑!

当训练开始的那一瞬,刘钦龙心里还是忍不住地在惴惴不安——这个方式,能行吗?

结果这一回,林泽凯跟着苏屿的节奏,居然真的稳稳地跑完了全程!

刘钦龙看了一眼绑在林泽凯身上的报时信号器数据——基本无误!

“这……!”

刘钦龙是真的被这个结果给惊到了,他以为用分段计时器的方式不行,这种也不可能行,结果没想到,居然好像真的可以的样子……?

而且刚刚这一次的训练,苏屿不是按照林泽凯先前28秒200米的节奏跑的,而是在裴定山的示意下,按照26秒的节奏在跑的,但林泽凯跟完全程,没有任何的问题。

裴定山在看到这个结果后,远远地朝着苏屿的方向点了点头,示意苏屿可以按照常规的金字塔训练模式继续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苏屿按照金字塔训练模式的休息时间休息完毕之后,立刻就开始了新一轮的200米跑,林泽凯也老老实实地跟在苏屿的身后依照苏屿的速度复刻起了苏屿的节奏。

等到林泽凯全程跟着苏屿跑完之后,他还一脸懵地问苏屿:“小屿,跑完了?”

苏屿看了看林泽凯,点点头:“跑完了。”

林泽凯有些茫然:“可是28秒的训练不是应该跑8趟吗?”

苏屿看了林泽凯一眼,再度认真地点头,应道:“是,28秒的训练要跑八趟,但我们刚刚进行的是26秒的金字塔模式训练。”

林泽凯这一瞬间几乎是瞳孔地震,他刚刚隐隐觉得苏屿的跑速好像有点快,到了最后两趟的时候他完全是咬着牙在跟着苏屿的节奏跑,他还觉得自己未免也太废物了,怎么才第五、第六趟的折返就累成了这样?

他差点儿以为自己最后要完不成28秒的八趟折返跑了,结果最后才知道,自己进行的是26秒的金字塔模式训练。

在得知这个答案之后,林泽凯整个人都茫然了起来——他居然可以跑26秒的了吗?

想到这一点之后,林泽凯又迅速地扭头看向了场边两个教练的方向,他想向教练确认自己在刚刚的训练中节奏是否有出错,结果就听裴定山道:“很好,26秒的节奏合格,接下来你的全部金字塔模式训练都要跟着苏屿的节奏走,但苏屿的训练难度有可能会更大,你能行吗?”

林泽凯在恍惚了一会儿之后,很快咬牙点头道:“能行!教练,我能行!!”

像是生怕自己回答得晚了就会让裴定山刘钦龙他们改变主意似的。

裴定山在看到林泽凯的回复和态度之后,也点了点头:“很好,接下来的训练你就按照刚刚的状态来,你的天赋不错,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接下来,你自己好好把握。”

在听到裴定山的这一番话后,林泽凯的眼眶瞬间红了,然后用力地点头:“好!教练我知道了!谢谢教练!”

这是林泽凯在进入亚锦赛的集训营之后得到的第一个正面的肯定和夸奖,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国家队的教练都拿他的这个毛病没办法,那他的职业生涯是不是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但现在,他感觉自己好像成功破开了重重阴霾,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困境里看到了一丝崭新的希望。

接下来的时间里,林泽凯在节奏训练上就一直跟着苏屿的训练进度在进行——虽然这意味着他必须按照苏屿的训练进度走,但他也无怨无悔。

因为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进度自己训练,他跑10次未必能够有一次准确的节奏状态,但跟着苏屿的节奏训练,虽然对他来说还有点勉强,但是他每一次的训练都能跟着苏屿准确地达成。

成功的次数多了,他自己对于这种速度节奏也渐渐有了一点点属于自己的领悟。

虽然他在这方面的领悟力可能有点差,但是他相信,水滴石穿,自己终究有一天可以成功地掌握属于自己的节奏!

***

赛场旁,刘钦龙看着终于正常进入了训练节奏的林泽凯,眼中也是万分的感慨。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林泽凯的训练居然还能够通过这种曲折的方式达成。

想到这里,他感慨道:“怪不得这林泽凯的教练拿他没有办法,一般来说运动员对节奏的掌握用分段计时器训练十有八九都能成,但是林泽凯在这方面的掌控力实在是太差了一些。”

“他自己训练领悟的话,光在这上面消耗的时间就不知道要多少了——而且他头天训练第二天还就能忘记,估计到了最后,他教练也放弃了,干脆转而开始提升林泽凯的速度耐力,让他可以在后程阶段有更好的发挥。”

“老王……哦,就是林泽凯他的教练,之前跟我感慨过很多回,说这孩子人老实,又喜欢这个项目,唯一的毛病就是节奏掌控和体能分配,偏偏还是400米这个项目的死穴之一。”

“我当初也帮老王一起想过不少的办法,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样解决了。”

裴定山点了点头,解释道:“有部分人对时间、速度、节奏的认知是非常不敏感的,林泽凯就是这类人群,你要让他掌握节奏,就要让他先掌握时间,而在跑动过程中控制时间又是比常规状态下把握时间更困难的一件事。”

“他在训练中如果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这些事情,那么反而会拖累他在其他方面的训练进度,而他如果只是保持一定的节奏训练量,那么在每次训练时,他首先需要逐渐找到感觉,然后反复尝试——十次训练中,真正准确、有效的训练或许不足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难度大、训练耗时长、训练成效低,他的教练会选择放弃对他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也可以理解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有苏屿在,他只要跟着苏屿的节奏训练,每一次对于节奏的训练都是准确有效的,接下来他的节奏掌控必然可以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

刘钦龙在听到裴定山这么说之后,也是频频点头,但他很快想到了什么,问:“小裴教练,你说这个训练方式,回头我跟老王说说,让他在省队里也继续按照这个方案给林泽凯训练,你看能行吗?”

裴定山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摇了摇头:“我建议不要。”

刘钦龙有些惊讶:“为什么?”

裴定山道:“苏屿的实力比林泽凯强,节奏掌控的能力也近乎完美,林泽凯跟着他的训练虽然有些勉强,但却是有效的向上训练。”

“而回到省队,林泽凯面对的选手大概率实力不如他,节奏掌控能力也未知,或许有可能他跟着苏屿训练的这一小段时间找到了一些节奏把握的感觉,在返回省队的训练之后,又重新陷入沼泽。”

顿了下,裴定山补充道:“到时候,林泽凯在当前训练阶段所累积的信心,很有可能重新在省队的训练内被击溃,对他的职业生涯或不太友好。”

刘钦龙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他自己也知道,裴定山说的话没错。

而且他也听懂了裴定山这段话里的暗示,他于是咬咬牙问:“小裴教练,你的意思是林泽凯的400米还有不小的上涨潜力?”

事实上,这一回之所以会选择林泽凯作为亚锦赛的400米选手,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态度端正,刘钦龙一直觉得林泽凯的天赋是不如张明亮和李铭洲的,但现在裴定山话里的意思却好像不是这样?

作为国家队内唯一一个拿到莱尔斯认证的教练,哪怕裴定山年纪轻轻,但也是国家队短跑组内最有权威的教练之一了。

裴定山也没有瞒着的意思,他笃定的点头:“林泽凯在400米这个单项上的综合天赋,不会比张明亮来得差。”

在听到裴定山的这句话之后,刘钦龙也干脆地咬牙点点头:“行,我知道小裴教练你的意思了,我会去跟队里打个报告,以这次的亚锦赛成绩为基准,如果林泽凯在这一次亚锦赛的成绩上能够达到一定基准,等亚锦赛后,我就直接让队里把他调动到国家队来试训一段时间。”

***

在做下这个决定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刘钦龙对于林泽凯的训练更加关注了起来,好在林泽凯确实是个非常努力的选手,即便刘钦龙没有给他透露可能会征召他进国家队的消息,林泽凯对待训练也始终一丝不苟。

不仅训练时一丝不苟,每天更是恨不得能够给苏屿帮上点什么忙——林泽凯心里清楚,他在剩下的这十天时间里训练能够这么顺利,都是因为他可以跟着苏屿的训练节奏来,因此他总是想多给苏屿帮点什么忙。

不过他们现在是在国家队受训,平时的生活饮食方面都有国家队的工作人员照顾,所以他抓耳挠腮地想帮忙也不知道能帮上什么忙,只能在每天训练结束之后认认真真地对苏屿说’谢谢’。

苏屿虽然觉得没有必要每天道谢,但是他也看出了林泽凯的认真,所以最终也没有阻止林泽凯道谢的意思。

在亚锦赛的集训营只剩下最后几天的时候,卡塔尔亚锦赛的赛程安排和分组安排也公示出来了。

此次卡塔尔多哈亚锦赛4月20日开始,4月23日结束,总赛程共4天时间,在首个赛程日中将进行100米、400米、800米、10000米、400米栏等项目的赛事,其中100米单项的预赛在首个赛程日进行,但半决赛和决赛安排在第二个赛程日中。

而400米单项的预赛与半决赛都将在首个赛程日进行,在首个赛程日进行过预赛和半决赛之后,400米的决赛则安排在第二个赛程日的晚间,给400米选手们一个喘息的休息时间。

对于苏屿来说,最好的消息则是400米和200米的赛程错开了,没有安排在同一个赛程日,但在他跑完400米之后再去冲击200米的成绩,实际上整体压力也不算小。

比较好的消息或许是男子400米的亚锦赛参赛人数较少,所以总计只有4个分组,每个分组7名参赛选手,共28人。

届时男子400米预赛,各组前3名选手直接获得晋级资格,剩余选手中排名前4的获得递补晋级资格,也就是说,总计28名选手中,将有16人可以获得晋级半决赛的资格。

这个比例已经相当大了,对于一般400米成绩水准还行的国家队伍,想要晋级半决赛的难度都不算大——但遗憾的是,中国队的400米整体水准在亚洲国家内都算不上太好的,因此即便是在这样大比例的晋级机会中,过去中国队仍旧还是出现过选手无法晋级半决赛的情况。

所幸,按照国家队教练的说法——这回有苏屿在,按照他目前的实力,保一个晋级半决赛的资格还是问题不大的。

真正的晋级压力其实还是在林泽凯的身上。

虽然林泽凯不知道,但是刘钦龙这里提报给国家队的’征召林泽凯选手进入国家队试训’的报告中,其中给出的一条标准就是’在亚锦赛中成功获得晋级半决赛资格’。

因为考虑到不要给林泽凯方面太多压力,所以刘钦龙并没有对林泽凯说这方面的事情。

倒是队里在苏屿参与400米和200米这两个单项的体能分配倾向上出现了一些争执,刘钦龙方面希望苏屿可以尝试争取一下400米的决赛晋级资格,但是郑胜方面希望苏屿可以留存更多体能来应对200米的决赛,争取冲刺200米的世锦赛达标线。

两者在这方面的争论最终是以刘钦龙的败退告终的——没办法,毕竟国内400米的情况已经保持了这么多年了,能不能晋级决赛差别不大,但200米方面,苏屿是有机会冲击世锦赛达标线的!

卡塔尔世锦赛和卡塔尔亚锦赛,两者之间,仅仅一字之差,重要性却是天差地别。

***

国家队的会议结束之后,裴定山向苏屿转述了队里的决议,但在转述完毕之后,他顿了下,道:“这是队里的意见,不是我的个人意见。”

听到裴定山这么说,苏屿抬眼看向了眼前如今已经越发熟悉的裴定山,虽然隐隐已经知道裴定山的意思,但他还是问:“为什么?”

裴定山看了苏屿一眼,虽然知道苏屿是在’明知故问’,但他并不介意对苏屿重新说一遍自己的想法:“这是你在未来的比赛中所必须面对的情况。”

苏屿在短跑这个项目上的天赋过人,他所身兼的项目不是两项,而是三项。

虽然现在未必,但是在未来某一天的重要赛场上,苏屿很有可能会需要身兼两项甚至三个单项,并且都需要尽可能地冲刺更好的成绩。

现在,在100米和200米这两个单项上,前面还有郑天锡、冯楚明和詹佑铭替苏屿’遮风挡雨’,但是这几个选手中,最年轻的詹佑铭也已经26岁了,冯楚明和郑天锡的年龄更大。

国内的短跑选手在科学保养的程度上不如海外选手,特别是郑天锡、冯楚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训练量极大,目前身上都有各自的伤病在身,不说他们,詹佑铭的身上伤病的情况也不轻——上个赛季詹佑铭之所以会在国内先认识苏屿,就是因为他在冬训前的那个赛季受伤了,冬训期间还留在国内休养,否则冬训期间他就该飞到国家队的海外训练基地受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詹佑铭或许勉强还有可能坚持到巴黎奥运周期,但郑天锡和冯楚明在东京奥运周期之后,大概率就要逐渐准备退役了。

而一旦郑天锡、冯楚明退役,国内短暂辉煌起来的百米或许就又要回到现役选手无人打开十秒大关的情况下。

到那时,苏屿的身上所肩负的就不再只是现在这样的200米和400米的担子,而有可能是完全需要横跨三个单项,一肩独挑。

即便叶明浩、周宇昂这些选手都在快速成长,但距离他们能真正成长到分担压力,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裴定山并没有想要让苏屿保持在温室里的成长环境。

“你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会很多,你可以保有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但你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会太多。”

“所以对你来说,每一场比赛都会是你积攒经验的训练场。”

裴定山看着苏屿,平静道:“我想你明白,你需要更多的磨练,才能更好地成长。”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